总站
欠薪半年属正常,那多久才反常?
作者:冷思明 来源:《陶城报》 日期:2016-08-08 浏览

前几天和朋友喝茶,又听说了一家陶瓷企业的小道消息。有人说,这家企业已经三个月没发工资了,营销中心和工厂加起来有五六百人,上到营销老总,下到基层工人,都被拖欠了三个月工资。消息还称,该企业从2016年2月底3月初开始,销售一直呈现亏损状态,老板正在考虑把公司关掉。

讲真,我和这家企业也是打过交道的,若拿着这个消息去问老板,得到的答案一定是:“造谣!我们公司好着呢!”

最近几年,企业关停、倒闭、老板跑路的消息已经听得耳朵起茧子了。有朋友调侃说,现在看到企业倒闭的新闻报道,欠款少于一个亿的,我们连看都不看。听说这家企业已经有员工向媒体爆料求助。朋友说:“老实说才欠薪三个月,一般拖欠半年都很正常。”对于这家企业欠薪的消息是否属实,我真心没有兴趣。只是,朋友所说的这种行业现象,以后须得改改了。

一两家企业欠薪,同行会戳这一两家企业老板的脊梁骨。可如果欠薪从“变态”演化为行业的“常态”,需要被拷问的就是行业良心了。这家企业是否真的拖欠了三个月的工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拖欠半年工资都是正常现象,那么请问这些陶瓷企业的老板:你们觉得拖欠多久才是不正常的?如果你们不是陶瓷企业的老板,而是受雇于陶企的员工,又能接受老板拖欠多久的工资?

为什么有的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大批员工和经销商伙伴会和它共渡难关,而有的企业倒闭之后,却被人落井下石的说一句“他们公司早就该死了”;更有甚者,企业还在努力挣扎、希望跳出泥潭的时候,供应商、经销商和员工就开始推着它走向鬼门关?如此大的反差,难道不值得静思长考?

每个企业的老板,在创立企业之初,都是一腔热血、踌躇满志,最终的结局却不断刷新着行业欠薪、欠款的最高纪录。开头提到的那家企业的报料人说,拖欠了三个月的工资,他们的生活已经很难保证。

行业中,一直强调艰苦奋斗,却又置员工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企业已经出现过不少。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每一个因欠薪、欠款被戳脊梁骨的企业,都曾经用情怀和理想描绘一张蓝图,但客观讲,情怀和理想是没有标准的,陶瓷企业的老板没有理由要求员工把老板的事业当作他们自己的事业来做。因为,你的事业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份工作,你们之间只是简单的雇佣关系。既然关系这么简单,就没有必要去谈那些务虚的东西,付出了多少劳动,就给人家多少回报。如果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就早点按照法律程序进行重组、收购、并购,甚至倒闭,以免事态严重之后,既难以收场,又留下千古骂名。

“欠薪、欠款”成为行业现象,已经很难考证究竟是从哪一年开始的。可以肯定的是,推动欠薪、欠款从一种企业行为演化为一种行业现象的,是陶瓷企业“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攀比心态。也正是这种心态在作祟,才使得一家又一家企业成功改道,通往灭亡。

比如,有经销商想换牌子了,可能会提到厂家供货期太长,缺货的产品一直供不上,厂家老板可能会说:“我们已经算不错的了,你看隔壁老王家,供货期比我们还长。”

再比如,A企业拖欠了两三个月工资,员工负面情绪都很重,这时候刚好有一个倒闭的B企业冒出来,拖欠了半年多的工资。老板就有说辞啦,“你看他们拖欠了半年呢,我们才拖欠一两个月,而且也不是不给你们发,等这个月几批大的工程款到了,资金能周转开一定给你们。”云云。

推动欠薪、欠款行为从“变态”演化为“常态”的,是陶瓷企业“只认钱、不认人”的畸形的“衣食父母”理论。

在很多陶瓷企业看来,供应商、员工都是让陶瓷企业往外花钱的,而只有买砖的人、买砖的地产公司才是送钱的。所以,大多数时候,陶瓷企业所说的“衣食父母”并不包括供应商和员工,并且陶瓷企业的公章一旦盖在了“甲方”的位置,“大爷心态”也就出现了,就很自然地把员工当作为自己卖命的“佣人”。至于那些欠款、欠薪合计多达数亿的企业,供应商和工人在他们眼里恐怕连“佣人”二字都担不起吧。

一位朋友跟我说,现在行业形势不好,最困难的其实是老板。这话也有点道理,只不过,有良知的老板把供应商的货款和员工工资处理得很到位,他们难在如何探索更好地发展模式。而没有良知的老板,应该就难在不知道怎么拆东墙补西墙吧,不知道那些午夜梦回的时候,这些老板是否会梦到员工、供应商、经销商来堵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