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
警惕!四川产能扩张迅速 品质却有下行趋势
作者:冷思明 来源:《陶城报》 日期:2016-09-23 浏览


随着四川产区新线的不断建成投产,一些本土陶瓷企业的体量越做越大,然而他们的质量和品牌意识却在不断弱化。这与山东淄博产区整体上不断向品质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反差。

夹江某陶瓷行业资深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在大概2006年前后,四川产区600×600(mm)规格的渗花抛光砖出厂价要11块多,而当时淄博同规格的渗花砖出厂价还不到8块钱,那个时候的淄博砖做的比夹江砖还低端。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完全反过来了,淄博砖的品质越做越好,而四川不少厂家的产品质量越做越差,市场竞争靠的是拼成本、拼价格。

四川产区的产能优势发挥出来了,但是产区的低端形象并没有得到大的改观。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大产能背景下的成本、价格竞争,只会让四川产区形象越来越走向低端化。


产品品质整体有下行趋势

“就川渝及周边区域市场而言,夹江砖和淄博砖相比在产品价位上的优势比较明显,但是在产品精细度方面夹江砖目前整体上还处于追赶的状态,”多位刚刚参加完淄博陶博会的夹江陶瓷行业业内人士,向记者表达了相似的观点。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摩地卡陶瓷总经理龚明威表示他自己刚从淄博陶博会看展回到夹江,从参展的主流产品来看,四川产区和淄博产区流行的新产品品类是差不多的,其中抛釉砖(金刚石)还是一大主流产品,但是从产品的质量和细节方面来看,四川砖在整体上还是要差一些。而终端零售经销商,恰恰是越来越重视产品的卖点和销售利润,高品质的瓷砖尽管进价高一些,但是产品的销售利润远远高于低端产品。

近两年,四川产区新建抛釉线的热潮持续不断。大产能的规模优势,大大增强了四川砖在本地市场的竞争优势。不过,四川本地陶瓷产品的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在中高端市场,四川本地陶瓷企业的话语权越来越弱。

而且,四川一些大型本土陶瓷企业的整体产品品质同样处于下行态势,企业的品牌号召力也在不断缩水。拼成本、拼价格、去库存,成为了这些陶瓷企业的首要选择。

据了解,夹江某大型陶瓷企业为了消化产能,直接下调产品出厂价格,和产区内的几家低端陶瓷厂家打起了价格战,产品出厂价定位只略高于这几个厂家。眉山某抛光砖厂家在降价的同时,降低产品质量,坯体越做越黑、原材料使用上减料,产品包装上标注的重量是每件大约42公斤,实际重量只有40公斤。

新线厂家主要挤占低端市场

据了解,受到四川本地低价位产品的冲击,淄博瓷砖尤其是全抛釉产品,这两年在四川市场的整体销量在不断下滑,销售下滑的产品以低端产品为主。有部分注重品质和品牌的淄博实力陶瓷企业,在四川市场的销量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淄博金狮王陶瓷大区经理李先生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的时候表示,淄博瓷砖在四川市场的整体销量是下滑的,而且下滑的幅度还不小,不仅仅是受到四川本地产能扩张的影响,河南、江西、临沂产区也对淄博瓷砖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不过,金狮王陶瓷在四川市场的销量还算比较稳定,主要原因是公司这几年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加强品牌建设,对区域代理商有着严格的市场保护政策,因此销售渠道比较稳固。

成都某山东陶瓷品牌代理商李先生表示,产品价格并不是影响销售的决定性因素,不同档次的产品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低端产品和高端产品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低端产品卖的是价格,高端产品卖的是品质和服务。现在,山东800×800(mm)规格的抛釉砖在成都市场的批发价基本上不会低于30块,而四川产的低价位抛釉砖出厂价在17块左右,两者之间的价差是非常大的,但是还是有部分经销商愿意卖山东砖。

李先生进一步讲道,从一些单品上来看,今年他自己公司经营的山东砖销量有所下降,由于丰富了产品种类和花色,公司的总体销量并没有出现下滑,还有小幅的增长。

不同档次的产品有各自的市场定位,西部地区多层次的地方经济发展状况也为四川的陶瓷厂家提供了不同的市场空间。不过,四川陶瓷产区整体形象的提升和竞争优势的充分发挥,不仅在于大产能的规模化优势,还需要有高品质产品、好的品牌为产区正名。

领秀陶瓷总经理朱建军表示,四川的一些新生产线由于产能很大,既要做高端产品又要消化产能难度很大,大线的优势主要在于成本优势。另外,产区内也有很多产能相对比较小的生产线,这部分产能比较适合用来做一些高品质的产品。四川陶瓷企业应该发挥在各自领域的优势,这样才能走得更远。